《中庸》吟誦(古法朗讀) 配《四書白文》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15 лис 2022
  • 《中庸》吟誦:張衛東先生吟誦
    (北京國子監傳調)
    配《四書白文》:姜立綱(明代)手書
    譯文:
    人的自然稟賦叫做「性」,順著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則修養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的,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懼的。越是隱蔽的地方越是明顯,越是細微的地方越是顯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獨處的時候也是謹慎的。喜怒哀樂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表現出來以後符合節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萬物便生長繁育了。
      仲尼說:「君子中庸,小人違背中庸。君於之所以中庸,是因為君子隨時做到適中,無過無不及;小人之所以違背中庸,是因為小人肆無忌憚,專走極端。」
      孔子說:「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經很久了!」
      孔子說:「中庸之道不能實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聰明的人自以為是,認識過了頭;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揚的原因,我知道了:賢能的人做得太過分:不賢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們每天都要吃喝,但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品嘗滋味。」
      孔子說:「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歡向人問問題,又善於分析別人淺近話語裏的含義。隱藏人家的壞處,宣揚人家的好處。過與不及兩端的意見他都掌握,采納適中的用於老百姓。這就是舜之所以為舜的地方吧!」
      孔子說:「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被驅趕到羅網陷階中去卻不知躲避。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選擇了中庸之道卻連一個月時間也不能堅持。」
      孔子說:「顏回就是這樣一個人,他選擇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處,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讓它失去。」
      孔子說:「天下國家可以治理,官爵傣祿可以放棄,雪白的刀 刃可以踐踏而過,中庸卻不容易做到。」
      路問什麽是強。孔子說:「南方的強呢?北方的強呢?還是你認為的強呢?用寬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對我蠻橫無禮也不報復,這是南方的強,品德高尚的人具有這種強。用兵器甲盾當枕席,死而後已,這是北方的強,勇武好鬥的人就具有這種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順而不隨波逐流,這才是真強啊!
      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這才是真強啊!國家政治清平時不改變誌向,這才是真強啊!國家政治黑暗時堅持操守,寧死不變,這才是真強啊!」
      孔子說:「尋找隱僻的歪歪道理,做些怪誕的事情來欺世盜名,後世也許會有人來記述他,為他立傳,但我是絕不會這樣做的。有些品德不錯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廢,不能堅持下去,而我是絕不會停止的。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無聞不被人知道也不後悔,這只有聖人才能做得到。」
      君子的道廣大而又精微。普通男女雖然愚昧,也可以知道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聖人也有弄不清楚的地方,普通男女雖然不賢明,也可以實行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聖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大地如此之大,但人們仍有不滿足的地方。所以,君子說到「大」,就大得連整個天下都載不下;君子說到「小」,就小得連一點兒也分不開。《詩經》說:「鳶鳥飛向天空,魚兒跳躍深水。」這是說上下分明。君子的道,開始於普通男女,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卻昭著於整個天地。
      孔子說:「道並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實行道卻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實行道了。」「《詩經》說:『砍削斧柄,砍削斧柄,斧柄的式樣就在眼前。』握著斧柄砍削斧柄,應該說不會有什麽差異,但如果你斜眼一看,還是會發現差異很大。所以,君子總是根據不同人的情況采取不同的辦法治理,只要他能改正錯誤實行道就行。」「一個人做到忠恕,離道也就差不遠了。什麽叫忠恕呢?自己不願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給別人。」「君子的道有四項,我孔丘連其中的一項也沒有能夠做到:作為一個兒子應該對父親做到的,我沒有能夠做到;作為一個臣民應該對君王做到的,我沒有能夠做到;作為一個弟弟應該對哥哥做到的,我沒有能夠做到;作為一個朋友應該先做到的,我沒有能夠做到。平常的德行努力實踐,平常的言談盡量謹慎。德行的實踐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勵自己努力;言談卻不敢放肆而無所顧忌。說話符合自己的行為,行為符合自己說過的話,這樣的君子怎麽會不忠厚誠實呢?…」
      君子安於現在所處的地位去做應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處於富貴的地位,就做富貴人應做的事;處於貧賤的狀況,就做貧賤人應做的事;處於邊遠地區,就做在邊遠地區應做的事;處於患難之中,就做在患難之中應做的事。君子
      無論處於什麽情況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處於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處於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別人,這樣就不會有什麽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所以,君子安居現狀來等待天命,小人卻鋌而走險妄圖獲得非分的東西。孔子說:「君子立身處世就像射箭一樣,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術不行。」
      君子實行中庸之道,就像走遠路一樣,必定要從近處開始;就像登高山一樣,必定要從低處起步。《詩經》說:「妻子兒女感情和睦,就像彈琴鼓瑟一樣。兄弟關系融洽,和順又快樂。使你的家庭美滿,使你的妻兒幸福。」孔子贊嘆說:「這樣,父母也就稱心如意了啊!」
      孔子說:「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看它也看不見,聽它也聽不到,但它卻體現在萬物之中使人無法離開它。天下的人都齋戒凈心,穿著莊重整齊的服裝去祭祀它,無所不在啊!好像就在你的頭上,好像就在你左右。《詩經》說:『神的降臨,不可揣測,怎麽能夠怠慢不敬呢?』從隱微到顯著,真實的東西就是這樣不可掩蓋!」
      孔子說:「舜該是個最孝順的人了吧?德行方面是聖人,地位上是尊貴的天子,財富擁有整個天下,宗廟裏祭祀他,子子孫孫都保持他的功業。所以,一個人真做到行人所不能行的道德修養即為大德,自然得到那個爵位,自然財富富有、名揚四海,自然長壽萬福,乃至成仙得道。天地生一件事物,會因其材質而培育。深深栽種的直苗直直的培育,橫生的斜苗就要覆土蓋土讓其得到營養。詩經裏說,高尚優雅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德行,讓人民安居樂業,享受上天賜予的福祿。上天保佑他,任用他,給他以重大的使命。』所以,有大德的人,自助而後天助,自然到到天命,與天感相伸通。
      孔子說:人生的成功真沒有遺憾的恐怕只有周文王吧!他的父親王季也是一代聖王,兒子周武王更是順應民心取得周朝天下!文王美好的德行與誌向承其父王傳其子嗣。 周武王繼承了曾祖父大王、祖父王季及父親文王的道德和事業,並發揚光大。戎衣革命,推翻了暴虐的商紂而建立新的天下,在歷史上成為一代聖王,貴為一國之君,享有天下財富,子孫繁榮安定。 在周武王沒有革命之前,他的弟弟周公也具備了文王和武王的德行,革命成功後,周公追述研究上古時代及其祖先傳承下來的中華文化,用天子之禮製定了周禮。周公之禮是上至皇帝、諸侯,下至庶人、老百姓都必須遵守的規範,用來體現中國文化的文化精神,比如喪禮。而且規定十分嚴格,如果父親是大夫,兒子是士,那麽送葬以大夫之禮,但兒子祭拜時必須以士禮。如果父親是士,兒子是大夫,那麽送葬以士之禮,但兒子祭拜時必須行大夫之禮。一年之期的喪禮,大夫也必須遵循,三年之期的喪禮,天子也必須遵守,所以父母之喪禮,不分貴賤,都是一個孝心的體現!

КОМЕНТАРІ • 1

  • @hillyisland2253
    @hillyisland2253 9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讀音準。「在此無射」的射標註出「斁」音,很細緻。在UA-cam上各個讀本中爲最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