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 佛法修什麼? 就是修這一段。如此能斷一切苦, 得永恆樂!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8 вер 2024
  • 這一段相當重要,是佛家的行經。
    【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 《觀無量壽佛經》上韋提希夫人遭了大難,家庭的變故、國家的變故,痛不欲生,向世尊求教,有沒有好的生活環境,她想求生。世尊非常慈悲,將十方諸佛剎土變現在她的面前,讓她自己去看、自己去選擇。她選擇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這選對了,世尊對她的選擇非常讚歎。 佛沒有教她往生方法之前,先教她「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佛又告訴她,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無量無邊的法門,這是根基,就是修這三條,這三條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化眾生的總綱領、總原則。
      特別是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淨土怎麼能往生?心淨則佛土淨,心清淨了,語業清淨、身業清淨,三業都清淨。《無量壽經》一開頭提醒你修行的綱領,也是「淨業三福」,「善護口業」「不譏他過」,惠能大師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天天講是非,天天批評別人,天天意見多多,這個人不是修行人,不是佛弟子。
      佛教給我們善護三業,要做到純善,從哪裡做起?
    「菩薩」是覺悟的人,「覺有情」,我們是有情眾生。什麼叫做覺悟?想離苦得樂。人人都想離苦得樂,但是他把苦當作樂,把樂當作苦。世間人以為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是樂,他不知道這是苦的根源,這個東西享受結果是在三途苦報,佛經上常常用「刀口舐蜜」來做比喻。人真正覺悟了,一定跟著佛菩薩走,這人覺悟了,過佛菩薩的生活。自私自利放下了,起心動念為眾生、為社會、為正法久住,這個人覺悟了,斷惡修善,轉迷為悟,這個人叫菩薩。
      菩薩有一個辦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不僅是指三途六道,把十法界都包括在其中。三途之苦,《地藏菩薩本願經》上講的那些果報,就是我們將來必定要受的。我們怕不怕?決定不能夠避免的,因為我們今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它都相應。人間之苦,我們現在是親身感受到的。天上雖然樂,有壞苦、有行苦。四聖法界有不能夠破無明、證法身的苦。十法界統苦。菩薩有什麼方法能斷十法界的苦難?『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此法即是十善業道」。這是我們修行的基礎,根本。「身語意」無有不善才行。心裡面還有自私自利,心不善,這是根本不善。你為什麼會造罪業?造十惡?無非是為了自私自利,這是根本的錯誤。菩薩覺悟了。凡夫迷,就是念念自私自利。
      真正覺悟的人「無我」,沒有自私自利;晝夜不能間斷,你才是菩薩。
    一定要學心善,念頭善,行為善。從十善業道學起,決定不能有傷害眾生的念頭,這是殺生。不但不能殺,令眾生生煩惱也等於是殺生。諸佛菩薩是令一切眾生常生歡喜心,絕對不會令一切眾生生煩惱。
    淨宗學會成立,我寫了個緣起,修學的五個科目,三福,六和,戒定慧三學,菩薩的六度,普賢十願, 第一條「孝養父母」,我們有沒有這個心?有沒有落實?父母在,常常關懷,時刻照顧。「養父母之身」,這是物質生活不讓他缺乏,生活照顧到;「養父母之心」,要讓父母歡喜,不要讓父母憂慮,如何令父母常生歡喜心?這是盡孝。第三、「養父母之志」,要不辜負父母的期望,不能叫父母失望。「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要把這個孝養推廣到一切眾生。盡心盡力去照顧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
      「奉事師長」,師長跟父母一樣,我們也要照顧老師的物質生活,不辜負老師的教誨,不辜負老師的期望。慈悲心就是大菩提心,落實在修十善業。
      與人相處,範圍最小的是夫妻,修「六和敬」。跟一切人相處,六和敬要求自己做到。佛法從來不要求別人,要求自己。對方做不到沒有關係,沒有障礙,障礙永遠在自己。一生總是責備自己、檢討自己,絕對沒有說對方有過失,這是成功之道。
      「見和同解」怎麼修法?我有私心,我的見解就不同。「見和同解」,跟誰同?跟佛同、跟菩薩同、跟真如本性同。佛菩薩沒有私心。「戒和同修」,這是隨緣,就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身同住、口無諍、意同悅」,「利和同均」。真正覺悟的人,捨己為人,一切利養總是別人多一點,自己過最低的物質生活,歡喜!看到別人物質生活過得很好,快樂!絕不是嫉妒。
      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是戒定慧三學。六度十願都要落實在生活當中,在起心動念之處。然後念佛求生淨土,決定得生。
      「思惟善法」是念頭善,起心動念我們就思惟這五個科目,這五個科目是淨宗學會的根本依。「觀察善法」是行為善。『不容毫分,不善間雜』,要是大量的不善夾雜,這就不能成就了。為什麼成就不了?修善法裡面夾雜不善。這個「不善」,在本經具體而言,是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瞋、痴。於是把我們的善行全部毀掉了。不善的根是自私自利,凡是起心動念,「我」,我總比別人強一點,我總有優越,我要站在前面,這就夾雜了,你不能成就。
    不善的根就是「我執」,一切都為我。六道是這麼來的,如果要出離六道,必須把自己這個病根拔除,念念想眾生。
      善知識到哪裡去找?恭敬禮拜佛菩薩形像,每天讀誦經論,就是親近諸佛菩薩。我們有前世,也有來生,肉身有生滅,法身不生不滅,法身是我們的真身。自私自利的執著是業障,執著貪瞋痴慢,這種情執障礙了智慧障礙了善根。世間法的三善根是無貪、無瞋、無痴。斷貪瞋痴,善根就生。貪瞋痴從自私自利來,我們要從這個地方轉,學佛菩薩,捨己為人,希望別人離苦離難。
      這個世間捨離掉了,生更莊嚴的世間,聲聞、獨覺、菩薩覺悟的方法,都是從善法成就的。
      學佛求什麼?求覺悟,覺悟是從善法做起的。人一定要行善修福。
     學佛就是學怎樣與別人相處,做人的最高原則,就是《十善業道經》這一段開示,這是最高的原則。把這一段落實了,你是真的菩薩,你是真佛。這個人有十分是惡,有一分是善,我們只讚歎他一分善,把那個十分惡忘掉,心上放別人的惡,是我們自己的惡。
      境緣沒有好惡。境是物質生活環境,緣是人事生活環境,外面人跟物都沒有好壞,好壞從自己心裡頭生的,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這個世界是一真法界,所有一切的眾生,都是諸佛如來。「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這是隨順法性,法性是至善圓滿。
      人是我們的有情世間,是我們的生活人事環境,事跟物是物質環境,只見善而不見惡。那就是惠能大師講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是非人我從哪裡來的?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變現出來的。真正修道人,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一心不亂才能現前,念佛的功夫才能成就,決定往生不退成佛。
      惡人真的找麻煩怎麼辦?我不惹他,他來找我麻煩。你有智慧能應付,自他兩利,不是自利害他。從人天到佛果地,都依善法成就。 【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永離殺生』,殺害的念頭永遠消滅了。沒有一絲毫的瞋恚,決定沒有傷害眾生的念頭。念念幫助眾生,念念利益眾生。
      偷盜是不與取。這個物有主,主人沒有答應,我就把它拿來,無論用什麼樣的方法,用什麼樣的手段,都叫偷盜。佔別人的便宜,這就是偷盜罪。念念是幫助別人,決定不佔別人的便宜,一切時、一切處尊重別人。『邪行』是淫欲,要從念頭上把它拔除。這個念頭沒有斷,縱然很輕微,出不了欲界,「財色名食睡」五欲沒有斷盡。如果是嚴重的話,那是墮地獄的,「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把這個捨掉,地獄的根斷掉了。
      「以戒為師」,「以苦為師」,無論是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寧願苦一點,苦的生活有出離的心。對這個世間有留戀,捨不得離開就不能往生。所以佛家讚歎苦行。苦行對我們修出世間法障礙少。「殺、盜、淫」身三業一定要永斷。永斷口的過失:『妄語』,說話不誠實,說假話欺騙人;『兩舌』,挑撥是非;『惡口』,說話粗魯;『綺語』,花言巧語,說得非常好聽,目的在害人。念頭裡『貪欲、瞋恚、邪見』,邪見是愚痴,都得要永斷。
       心行不善,念佛再好也不能往生。「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夾雜不善。
      「六波羅蜜」。第一就是「布施」,布施的對象就是一切眾生,布施財物,布施佛法,布施無畏。沒有殺害他,但讓他感到恐懼、害怕、不安,都屬於殺生。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中,把這些微細的毛病修正過來,這叫修行。
      樹有沒有主?山神是主,樹神是主,我們肉眼看不見。樹的高度只要有一個人,你要砍它的話,三天之前要去祭祀,為它誦經念咒,說明要用這棵,請樹神搬家。不這樣做是屬於偷盜。偷盜裡面,三寶物得罪最重。三寶物的主是盡虛空遍法界的佛法僧,這個偷盜是你永遠還不盡的。盜常住物,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沒有辦法救你。「地獄門前僧道多」,是真的。別人便宜不好佔,自己的損失太大了。為什麼?障礙自己的道業,毀掉自己的清淨心,別人佔我的便宜可以,不要去計較,這是布施,不放在心上。我們決定不能有佔別人便宜的念頭,怎麼可以佔公家的便宜,政府的、國家的、三寶的?
      『邪行』是指淫欲,男女的情欲。情欲氾濫太普遍了,所以社會動亂世界不太平。這是大事情。夫妻不和,在外面有外遇,家庭破裂,是社會動亂的根源,背的因果多大?整個世界不安,社會動亂。全世界離婚率這麼高,世界不亂哪有可能?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世界和平、社會安定、國家的興亡都在家庭,所以儒家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世界和平,天下太平,根是家,家的根本是夫婦。我們一念惡,整個社會、整個世界,一切眾生遭難;我一念善,能叫一切眾生得福。社會的安危,眾生的禍福,都在我們起心動念之間,不是小事。《十善業道經》是佛法修學的根本法,現在人講基本法,從初發心到無上道。
      『妄語』,有意無意欺騙眾生。這是口惡裡頭最嚴重的,最容易犯。 『兩舌』是挑撥是非,鬥亂兩頭,這個罪過尤其是重。果報在拔舌地獄,裡面最嚴重的罪過是「破和合僧」,這是五逆罪之一。看到別人有好事,我們隨喜讚歎他,幫助他,成就他,我們所獲得的功德跟他一樣大。
      自利跟自害是一念之間,吉凶禍福存於一念,一念覺,得無量無邊的福報,一念錯了,招來無窮的禍患。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然就會小心謹慎,不至於毀犯。「惡口」是言語粗魯,沒有禮貌。沒有修養,今天一般學校教育是屬於知識的教育、科技的教育,不是聖賢的教育,做人的教育。縱然拿到博士學位,自私自利並沒有放下,念念之中依然是有自尊自大,損人利己,跟聖賢教導完全相違背。大聖大賢,無一不是捨己為人,決定沒有自私自利,這是聖賢教育。
      惡口之人,對人沒有禮貌,對事很粗魯,對物絕無愛惜之心,都是顯示煩惱習氣現前。不但傷自己,也傷害社會,傷害別人。所以孔子教學把言語看得很重,第一是德行,第二是言語,說話一定要懂得分寸,在什麼場合、對什麼人,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從小訓練。
    綺語是花言巧語,誘導眾生去行不善業。好比現在的電視、電影、戲劇、舞蹈、音樂,乃至於美術,都是屬於這一類的,很能夠討大眾的歡心,可是內容不善。今天這一些美其名為藝術,它教人殺盜淫妄,貪瞋痴慢,所以佛把它列入禁止。聖賢的教誨是人天眼目,如夜暗之明燈,聖賢教育沒有了,這個人間是一片苦海。
      「善護口業,不譏他過」,「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意業三條,第一個是『貪欲』,這是三惡道,在佛法裡面貪瞋痴(邪見是痴)叫三毒煩惱,世間所有一切的惡業都是從這裡生的,所以這是根本嚴重的大禍。今天西方人提倡,貪欲是社會進化的原動力,鼓勵貪欲,誘導貪欲。貪心變餓鬼,瞋恚是地獄,愚痴是畜生,這是三惡道的業因。
      相信科學,還是相信佛陀教誨?隨順貪瞋痴,決定墮三途;隨順佛陀的教誨,如果真正相信淨宗法門,如理如法的修學,你必定生淨土。大家親眼看到殊勝希有的瑞相。佛來接引是先放光,接觸佛光罪障就消滅了,這跟佛走了。
      
    出處:淨空老法師『佛說十善業道經』(25-30集)  
    時間:2000年6月底和2000年7月初  
    地點:新加坡淨宗學會

КОМЕНТАРІ • 31

  • @qingmeizou8247
    @qingmeizou8247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6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發大誓願第六

  • @amidapureland
    @amidapureland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 @jennyquah8277
    @jennyquah8277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感恩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 @RendeTemple
    @RendeTemple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阿彌陀佛! 感恩老法師慈悲開示。

  • @user-cv5qg3dy8u
    @user-cv5qg3dy8u 26 днів тому +1

    南無阿彌陀佛

  • @user-ur9nb7sh2g
    @user-ur9nb7sh2g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阿彌陀佛❤

  • @amtbcf
    @amtbcf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阿彌陀佛~

  • @jinglan9966
    @jinglan9966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阿彌陀佛

  • @caiyutan-zm1jf
    @caiyutan-zm1jf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阿弥陀佛🙏🙏🙏

  • @user-ep6xy7jb7i
    @user-ep6xy7jb7i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感恩淨空老法師開示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 @chanwaikit-ec5bg
    @chanwaikit-ec5bg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4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清淨慈悲看破放下執著妄想殺盜淫邪身心世界放下情執智慧名聞利養五欲六層貪嗔癡殺盜淫邪身心世界放下情執智慧正邪善惡是非對錯清淨慈悲善良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佛弟子陳妙音🎉

    • @chanwaikit-ec5bg
      @chanwaikit-ec5bg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清淨慈悲看破放下執著妄想殺盜淫邪心無欲無求慈悲善良智慧正邪 善惡 對錯 正知正見 煩惱 清淨心 妄 念 放下 萬 緣 貪心 自私自利 統統放下 老實念佛 求生淨土 佛弟子陳 妙音

    • @chanwaikit-ec5bg
      @chanwaikit-ec5bg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清淨慈悲看破放下情執智慧善良慈悲貪名利放下萬 緣 清淨心 妄 念 清淨心 執著 破迷開 悟 離 苦得樂 信愿持名求生淨土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佛弟子陳妙音

  • @amidapureland
    @amidapureland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諸佛菩薩有一方法,能除掉一切痛苦,遠離惡道。 這個方法就是修行十善業道,即從行為上遠離殺生、偷盜、邪淫;從語言上遠離妄語(說謊)、兩舌(挑唆)、惡口(語言粗俗)、綺語(花言巧語);從思想上遠離貪慾、瞋恚、愚痴。 離此十種惡業,就稱之為十善。

  • @amidapureland
    @amidapureland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淨業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佛給韋提希夫人講了這個三福,就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 @conylu6635
    @conylu6635 Місяць тому

    疑您們的支持力度是什麼時候才能讓我知道你的想法是什麼時候才能讓我知道你的想法是什麼時候才能讓我知道你的想法是什麼時候才能讓我知道你的想法是什麼時候才能讓我知道你的想法是什麼時候才能讓我知道你的想法是什麼時候才能讓😂😂,無人性的人民是🎉,無人性的人民是多麼的不是嗎❤,無人性的人民是多麼的不是嗎😏,無人性的人民是多麼

  • @amidapureland
    @amidapureland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業在哪裡?看不見,聽不到,也摸不著。佛告訴我們,業在阿賴耶識裡;用現在話說,業在你的印象當中。你過去做的一切善惡業,現在一回憶就能記起來,是因為有一個地方替你保存這些檔案,此地就稱為阿賴耶識。」業在哪裡?的確看不見,也聽不到,你也摸不到。但是看不見、聽不到、摸不到,不能說它沒有。阿賴耶識也就是唯識宗講的,我們有八個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這八個識,阿賴耶識是我們一念不覺,我們的真如自性也就變成阿賴耶。阿賴耶也沒有離開我們的自性,是我們自性迷了,迷了之後變一個阿賴耶出來。所以阿賴耶識是我們凡夫迷了之後就叫阿賴耶,變成第八識。

    • @RendeTemple
      @RendeTemple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阿彌陀佛!

    • @user-fy4uy4ct9g
      @user-fy4uy4ct9g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你講的這些,有多少眾生不懂?而懂的大僧或居士怎會不懂?不懂的人?為何要講?懂的人無需你的多語。所以你講那麼多的意義何在?佛法是言語不能形容的。
      該閉上眼睛離開廟宇,去體會生活與人生,才是真正的佛法。

  • @amidapureland
    @amidapureland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老法師說:要孝養父母、要奉事師長、要慈心不殺,具體要怎麼做?就是修十善業。所以前面三句是發願,最後一句是落實,就是依教奉行。你沒有修十善業,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統統落空了。所以什麼方法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就是修十善業,「十善真正做到,前面的願就圓滿了」。

    • @hhvivien
      @hhvivien Місяць тому

      阿彌陀佛!

  • @hhvivien
    @hhvivien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2

    阿彌陀佛🌷🙏🏻🙏🏻🙏🏻 這一段開示相當重要,要反覆多看,並且運用在生活中。 🙏🏻🙏🏻🙏🏻

  • @kenny84261
    @kenny84261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1

    南無阿彌陀佛

  • @yokelinchan4949
    @yokelinchan4949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阿弥陀佛🙏

  • @lizli6921
    @lizli6921 2 місяці тому +3

    阿弥陀佛🙏🙏🙏🙏🙏

  • @KETLINkon2330
    @KETLINkon2330 Місяць тому +1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