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大道一個』城巴 10 (北角碼頭→堅尼地城)

Поділитися
Вставка
  • Опубліковано 7 вер 2024
  • 港島市區巴士路線10,由城巴營辦,來往北角碼頭及堅尼地城,途經炮台山(英皇道)、銅鑼灣(禮頓道)、灣仔(皇后大道東)、金鐘、中環、上環、西營盤(德輔道西←/皇后大道西→)及石塘咀,與1及5B等路線共同提供往返西區的廉價流水服務。
    歷史
    地區專營權實施前
    1923年7月14日:北角名園遊樂場開辦與此路線相若的巴士服務,由西區市場往返名園遊樂場。途經中環海旁、美利道、大道東及禮頓山道。[1]
    當時以3輛福特巴士行走,每輛可載14位乘客。
    並計劃擴充車隊後以屈地街為總站。
    1924年3月11日:名園遊樂場巴士車房於23:00左右發生嚴重火警,七輛巴士於大火中完全燒毀,只有一輛巴士在營運中沒有被波及。[2]由於沒有有效保險可作索償,服務中斷。[3]
    1924年3月22日:巴士公司透過香港大酒店汽車急訂2輛之Thornycroft巴士[4]投入服務,路線恢復營運。[5]
    1924年8月20日:因管理名園遊樂場公司清盤,路線取消。[6]
    1924年11月14日:由於坊間對此路線有很大需求,名園遊樂場試圖以不用形式向警方申請復辦路線,包括重組公司管理架構等,唯最後警方無法接受復辦方案,並即時終止名園遊樂場巴士車房牌照。[7]
    自此北角之相若交通服務由電車及旗下巴士公司於1929年10月1日開辦之皇家碼頭及太古船塢(西閘)路線取代。而名園遊樂場雖於1928至1930年曾數次易手經營和重開,也沒有提供巴士服務。
    戰後時期
    1951年8月1日:中巴開辦10號線,來往北角及水坑口[8],取代2號線於泳季時來往北角及中環之短程班次。
    當時水坑口總站設於水坑口街,當時的大笪地對面(今水坑口街寶泰大廈外),開出時間為07:45-23:35;北角總站則設於英皇道近琴行街,中華巴士總部外,開出時間為07:15-23:05。
    途經英皇道、銅鑼灣道、禮頓道、摩理臣山道、皇后大道東、皇后大道中及皇后大道西。
    1952年2月5日:由於銅鑼灣電車總站過於繁忙,奉警務當局諭往北角方向改行高士威道,不再途經銅鑼灣道;取消國泰酒店、大坑道口、中華游樂會及皇仁書院之東行站,改設站於高士威道近灣景樓及敬記船廠。[9]
    1953年2月20日:摩理臣山道與禮頓道交界東行石碑之巴士站取消,新站設於摩理臣山道崇正會館(今崇正大廈)外。[10]
    1953年5月4日:往北角方向改經租庇利街往德輔道中,不經畢打街。取消大道中原子行及華人行兩站;新設德輔道中(工商日報)(今招商永隆銀行門外)及歷山大廈兩個分站。[11]
    1953年8月21日:往北角方向增設英皇道蜆殼街巴士站。[12]9月3日:往水坑口方向增設蜆殼街巴士站。[13]
    1953年12月10日:兩邊總站尾班車延遲約半小時,北角尾班車改為開23:40,水坑口尾班車改為開00:08。[14]
    1953年12月11日:因應銅鑼灣道修築暗渠工程,往水坑口方向於銅鑼灣道後、改經摩頓臺及高士威道,取消銅鑼灣道國泰酒店巴士站,新增兩個巴士站:高士威道20號灣景酒店及禮頓道聖保祿醫院(銅鑼灣電車總站對面)。[15]但於工程完結後,改道成為永久措施。[16]
    1953年12月16日:兩邊總站提早頭班車20分鐘,北角頭班車提早至06:50,水坑口頭班車提早至07:18;並增派六輛巴士至全線共32輛巴士。[17]
    1956年3月1日:由於山道以東至畢打街以西一段皇后大道永久改為單程西行,中巴整合西區路線以減輕改行電車路後之交通負荷,此路線由水坑口改為由西營盤東邊街開出。西營盤開出途經德輔道西、干諾道西、干諾道中、急庇利街及德輔道中;北角開出於皇后大道中後,不轉入水坑口總站,改行皇后大道西及東邊街。[18]並增設以下巴士站:德輔道西83號近修打蘭街口、9號近永樂西街口、干諾道中上環舊街市對面,德輔道中269號近急庇利街、新世界戲院(今無限極廣場)外及131號近中環街市。[19]
    1956年8月18日:為疏導皇后大道近鐸也船塢一段的交通,由14:00起,取消西行線近瑪利兵房(即今力寶大廈對面)及軍營貨倉(即今太古廣場外)兩個巴士站,新增一巴士站於鐸也船塢對面(即今高等法院外),並實施局部時間暫停使用,時間為星期一至六08:45-09:15及13:00-13:30和星期一至五17:00-17:15,此站亦為香港首個部分時間暫停服務之巴士站。[20]
    1956年10月14日:為進一步疏導皇后大道近鐸也船塢一段的交通,取消東行線金鐘兵房前之巴士站。[21]
    約1957年3月:北角總站由英皇道近琴行街之電車路旁,遷入琴行街內街。[22]往北角方向繞經書局街、馬寶道及琴行街進入總站。[23]
    1957年8月6日:往北角方向於英皇道28-30號對面增設巴士站。[24]
    1958年3月16日:為改善中環交通及雪廠街擠塞,往西營盤方向,永久取消大道中4號拱北行巴士站。[25]
    1958年5月2日:北角總站由琴行街遷往北角碼頭,前往北角路線改為由英皇道直接駛入書局街前往總站,不再途經馬寶道。離開北角總站行車路線不變。[26]
    1958年10月29日:為疏導金鐘一帶皇后大道東因巴士停站導致沿線交通擠塞,往西營盤方向之大佛口巴士站於星期一至六08:30-09:15期間取消。[27]
    1959年1月18日:往西營盤方向,皇后大道中近摩利臣街上環街市(門牌334號)巴士站取消。[28]
    1959年4月1日:由北角及西營盤開出的尾班車時間分別延遲至00:08及00:38。[29]
    1961年5月17日:往北角方向駛至禮頓道後改為左轉經伊榮街、邊寧頓街及怡和街前往,不再直行至樂聲迴旋處入高士威道,以配合警方在相關道路實施「單程迂迴制度」。[30]
    1962年3月11日:西營盤總站由東邊街遷往正街,以配合兩者分別改為南行及北行單程路。[31]
    1963年5月26日:下午二時起,往北角方向改由德輔道中直接駛入遮打道,不再經昃臣道;原設於歷山大廈及高等法院之分站取消,改停新設於於仁行外的車站。[32]
    1964年6月15日:往西營盤方向改經整條高士威道,不再途經銅鑼灣道及摩頓台,並在高士威道近摩頓台增設分站。[33]
    1967年1月23日:往北角方向改由禮頓道直接左轉邊寧頓街,不再繞經伊榮街。
    1967年9月25日:增設往返北角及中環(德輔道中中南行)的「特別快車」,於07:30至09:30期間服務,每約5分鐘一班,沿途只停滙豐銀行北角分行門前、銅鑼灣怡和街、杜老誌道口、分域街東城戲院對面及皇后像廣場五個車站,初時並無路線編號,直至1970年初正名為「10號線特別快車」。
    1972年:特別快車改為只於早上繁忙時間提供單向由北角往中環方向的服務。[34]
    1973年12月30日:上午八時起,往北角方向改經域多利皇后街,不經租庇利街,以配合上述兩條街道調換行車方向。[35]
    1974年1月6日:上午十時起,交通處改善中區交通計劃第二期實施,往西營盤方向改經德輔道中及租庇利街,不再途經介乎花園道與租庇利街之間的一段皇后大道中。[36][37]
    1974年1月7日:特別快車停止服務,由同日開辦的10A線取代。
    1980年5月1日:由西營盤延長至堅尼地城,與自此定位為此路線輔助路線的5號線互換總站。[38][39][40]
    1980年12月15日:往堅尼地城方向不經黃泥涌道,改行改為雙程行車的禮頓道(黃泥涌道至堅拿道東一段)。
    1982年1月31日:配合遮打道於假日劃為行人專用區,往北角方向改經德輔道中,不經遮打道。[41]
    1982年8月9日:上午十時起,往北角方向原設於德輔道中介乎永和街與機利文街一段之巴士站予以取消。[42]
    1982年10月8日:往堅尼地城方向改經域多利皇后街往皇后大道中,不再途經租庇利街,以配合兩者行車方向調換。[43]
    1996年8月23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
    1996年12月27日:往北角方向改經北街、堅彌地城新海旁、山市街,再返回原有路線,不再直行卑路乍街東行,以配合堅尼地城實施單向迴旋交通系統後該段卑路乍街改為西行單程路。[44]
    1998年1月18日:往北角方向改經加多近街、吉席街及堅彌地城海旁,不再途經北街、堅彌地城新海旁、山市街、卑路乍街、皇后大道西及山道,以配合當局實施「堅尼地城第三階段交通管理措施」,將整條卑路乍街及皇后大道西改為西行單程路。[45][46]
    1998年9月1日:
    中巴專營權結束,改由城巴營辦;
    提升為全空調服務,並降低空調巴士收費,令路線擠身全港全程收費最便宜的跨區線一員。
    1999年8月22日:平日早上加開特別班次,由西營盤(正街)經皇后大道東開往銅鑼灣(邊寧頓街),以配合5號線全面延長至堅尼地城及改經軒尼詩道。[47]
    千禧後
    2002年9月16日:增設與多條城巴西隧快線的八達通轉乘優惠。[48][49]
    2004年5月31日:城巴新巴重組港島區路線,由西營盤(正街)開出之特別班次與原5A線的特別班次合併為新路線5S。[50]
    2004年8月22日:配合M47線總站由金鐘(西)遷往中環(香港站),增設與該線之八達通轉乘優惠。[51]
    2005年4月25日:配合515及P12線取消,增設與新巴15線、A11及A12線之八達通轉乘優惠。[52][53]
    2005年5月9日:增設來往堅尼地城及跑馬地(下)之黃昏特別班次[54]。該班次於同年8月8日編為10S線。
    2013年7月14日:配合25A線不再途經炮台山,增設與該線之八達通轉乘優惠。
    2015年5月10日:配合5號線取消,增設與1號線之八達通轉乘優惠。
    2015年9月6日:往北角方向原設於德輔道中「禧利街」的分站前移50米至「永安中心」站。[55]
    2016年5月14日:北角碼頭總站由位於海港道的原有露天總站遷入其東面的北角渡輪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往北角方向依原有路線駛至書局街後,改經渣華道及電照街駛入新總站。[56]
    2017年11月6日:因應美利道停車場拆卸工程,往北角碼頭方向臨時不停靠「美利道」站。[57][58]
    2018年2月12日:增設實時抵站時間查詢服務。[59]
    2023年9月11日:因應76線更改服務時間,新增與6及66線之轉乘優惠。[60]
    過往路線資料
    此路線之歷年服務時間及班次、收費以及行車路線資料,詳列於本條目之「過往路線資料」子頁面。
    BGM: • 正義之歌-屌你老母西呀屌你老母東(個MV內容...
    IG LINK:www.instagram....
    DISCORD LINK: / discord
    使用狀況
    根據區議會文件及其他資料,此路線載客情況如下:
    1974年:據工務局交通運輸調查部調查所示,10月25日全日乘客量共59,222人次(其中28,490為東行客量;30,730為西行客量),實開班次達編定班次的89%,最繁忙一小時的平均載客率為107%。調查報告形容10號線是中巴最受歡迎的路線之一。[62]
    1993年(中巴):每月乘客量為825,923人次。[63]
    2014年:繁忙時段平均載客率約87%。[64]
    2015年:港鐵港島綫西延通車前,最繁忙半小時的平均載客率為79%;通車後則為67%,錄得乘客量下跌。[65]
    2016年:來回方向的全日最高一小時載客率約為70-85%。[66]
    拍攝時間 28/4/2024 14:40
    用車 8170
    預/實 65/52
    倍速 10x-65.7x

КОМЕНТАР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