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加 Podcast
建築加 Podcast
  • 154
  • 44 172
以建築與藝術活化城市:前橋 めぶく。城市振興計畫 ft. 建築大旅社 TOMO
#建築 #日本旅行 #都市計畫
日本可謂台灣人旅遊首選之地,除了基本的吃喝玩樂,看建築作品也是建築人旅行時一大樂事。當東京市區內作品看了差不多時,以為可以轉移陣地了嗎?大錯特錯,東京近郊城市還有許多作品值得一訪呢!主持人暑假再訪東京除了完成富士山攻頂這項人生必做清單外,當了伸手牌讓對日本建築旅行超級在行、人稱建築癡漢的 TOMO 來推薦值得一去的作品,而他推薦了東京近郊城市--前橋市。
不同於擁擠繁忙的東京市區,踏出前橋車站讓人有置身嘉義或苗栗的感覺,人潮稀疏,城市的時間好像停止中。前橋市距離東京約100公里,搭乘新幹線約1小時的乘車時間。城市因產業沒落而蕭條,近年市府與民間合力,邀集了眾多知名藝術家、建築師共同策畫了「前橋 めぶく。城市振興計畫」。許多日本知名建築好手也聚集此地,以新建或改擴建方式創造數座城市新興景點,例如藤本壯介設計的白井屋旅館、平田晃久於2024新完工啟用的前橋藝廊等,其中白井屋旅館是我倆興起走訪此城最核心的原因。這一集就以住宿為起點,聊聊前橋市未來城市設計、以及兩天一夜旅行攻略。
白井屋旅館 / 藤本壯介
まえばしガレリア「Maebashi Galleria」 / 平田晃久
アーツ前橋 / 水谷俊博
馬場川通り改造/前橋デザインコミッション(MDC)+ 株式会社ランドスケープ・プラス (Landscape Plus)
中又銅鑼燒 / 長坂常
GRASSA / 中村龍治
同場加映|太田市美術館・圖術館 / 平田晃久
聽完節目也別忘了追蹤支持一下 ↴
建築大旅社 Podcast | open.firstory.me/user/clc5twy1c0576010g64pabrvx/platforms
前橋城市設計參考資料:note.com/tsumugu_maebashi/n/nab964867f033
P.s. 本集錄音時間為九月一日,真得是暑假剛結束!
/
■ 用小額贊助應援我|open.firstory.me/join/archpluspodcast
■ 合作洽談|archpluspodcast@gmail.com
官方網站|www.archpluspodcast.com
社群平台|linktr.ee/archpluspodcast
Переглядів: 114

Відео

誤入都更叢林的小白兔--住戶指導篇|華華話么
Переглядів 4621 день тому
#建築 #土開 #都市更新 上次提到許多都更渣男(建方)壞壞手段,這次來聊一下要參與都更的住戶,可能出現的奇特風景。 實施方式 ⮑ 公辦都更7599 ⮑ 找建方合建:協議合建or權利變換 車有Toyota、法拉利;包有夜市、愛馬仕 ⮑ 選擇建方=選擇跟他買房 ⮑ 價格高低如同合建比好壞 比武招親、一路走經 ⮑ 都更案難同時多家競爭? ⮑ 反例重劃區土地容易同時各家比價 ⮑ 實施方式、對建方品質要求不同=沒共識 ⮑ 各間建方產品手路皆不同、想都更一定要知道社區"最大公約數"=包裝自家都更案更有賣相、找TA 理解建築業實務上時序太長 ⮑ 建築設計未確認、才能討論 ⮑ 開發時期草圖 ⮑ 分屋、房屋結構等 ⮑ 建議分屋價格論斷方式 ⮑ 社區管理公約 / ■ 用小額贊助應援我|open.firstory.me/join/archpluspodcast ■ 合作洽談|archpluspodcas...
往生之間,緬懷逝者的建築影像詩 ft. 賴伯威、Willipodia團隊
Переглядів 8228 днів тому
#建築 #告別建築 #紀念空間 終結的建築是用於告別生命與回憶生命。殯儀館、火葬場、墓園等喪葬設施,紀念碑、紀念館等紀念空間,就是象徵生命終結的建築。人們透過這類看得見也摸得到的實體,向過去與親人追思遙想,從而得到心靈的安寧與希望。 景觀設計師和建築師為終結的建築創造美麗的空間,並非美化死亡本質,而是正視死亡乃生命循環的一部分。走入本書的21 1座喪葬與紀念空間經典案例,省思生與死、記憶與遺忘的永恆辯證。 建築是從無至有的創造,生命卻是從有至無的必然。 大師們是如何思考、詮釋,讓「新生」與「逝去」在建築中共存? 我們欣然接受宏偉的大樓建設,卻對為生命送上最後一程的火葬場、墓園避之唯恐不及,甚至成為鄰避設施。本書收錄21 1個案例,除了具有紀念意義的象徵建築,如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原爆紀念館、越戰紀念碑、911國家紀念館、猶太人紀念碑、黛安娜王妃紀念噴泉……等,也收錄了...
為人們保留臺南的故事,歷史空間經理平台 ft. 臺南市文化局文化建設科 梁晉榮
Переглядів 99Місяць тому
#建築 #歷史街區 #老建築 [ 本集節目與臺南市文化局合作製播 ] 美國名將麥克阿瑟曾說:「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Old soldiers never die;they just fade away.” 城市中老建築也是一斑。它們記載了城市豐厚的歷史記憶,但在疏於照料的狀況下逐漸破敗凋零,對於市民而言反而成為城市景觀的毒瘤。下一步恐邁向拆除,記憶長軸將被截斷。現行臺灣對老建築的保護集中於古蹟,在古都臺南卻有高達九萬多棟50年以上老屋,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要如何將這些寶貴的常民街區記憶保留下來呢? 過去台南以歷史街區振興行動努力整合資源活化老建築,近年邁向下一步,籌劃臺灣第一個「臺南歷史空間經理平台」系統,期待藉由基金運作可以讓更多老建築有被活化的機會,除了增加老屋使用年限,也可以藉此增進設計、營造、匠師人才培訓機會。期待未來遊老建築會成為遊台南新一代的風潮呢!本集節目邀請到臺南...
文化の極致:歷史街區保存振興行動下譜寫的城市誌 ft. 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系 曾憲嫻
Переглядів 139Місяць тому
#建築 #台南 #歷史街區保存 [ 本集節目與臺南市文化局合作製播 ] 台南,在不同政權與文化的歷史層層堆砌下,城市紋理呈現豐富與多元的趣味性。舊城區老建築過去曾要因爲拓寬道路面臨拆除危機,多數老建築在市民與社運團隊積極介入倖存下來。反觀海安路拓寬後兩側建築牆面上殘留的痕跡,提醒著城市回憶是多麽容易且快速地流逝。當然私人產權也是老建築保存的隱憂,除了 由建築自然頹敗或拆除重建新大樓外,老建築還有什麼其他出入與可能性呢? 本集節目邀請到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系 曾憲嫻教授分享歷年來參與「臺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計畫及行動的觀察,馬上收聽吧! ▪ 歷史街區的修復過程在高度發展的城市中會有哪些困難? ▪ 旅客期待台南保留舊城樣貌,惟對當地居民而言是否會有城市不先進、沒有改變的感受?如何溝通? ▪ 在老屋振興過程中如何維護既有的常民文化及社區情感? / 「2024台灣設計展」將於10/26至11/1...
容積獎勵前世今生!還是業力引爆?|華華話么
Переглядів 111Місяць тому
#建築 #容積獎勵 #都市規劃 沒錯!所有人都在討論京華城840%容積率,就一個天天算都更獎勵、危老獎勵的土地開發,有怎樣的心得呢? ⮑ 容積容積在哪裏!不要隱藏你自己! ⮑ 為何要有容積獎勵?難道是陷阱題? ⮑ 危老:上限30 10% ⮑ 細計變更:原則性台灣省上限20% ⮑ 容積移轉:母法30%、40% 台北市審議自治 / ■ 用小額贊助應援我|open.firstory.me/join/archpluspodcast ■ 合作洽談|archpluspodcast@gmail.com 官方網站|www.archpluspodcast.com 社群平台|linktr.ee/archpluspodcast
自不連續中綻放的多元建築實踐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展 ft. 龔書章、林芳慧
Переглядів 178Місяць тому
#建築 #忠泰美術館 #解嚴世代 本集節目與 [ 忠泰美術館 ] 合作製播 1987年正式解嚴,標誌著社會體制的轉變,無殼蝸牛運動、野百合學運,股市突破萬點,報章雜誌蓬勃發展,迎來眾聲喧嘩的時代。「解嚴世代」是1963年前後數年出生於臺灣,並於1987年解嚴前後完成大學建築教育的建築人。他們在啟蒙導師的帶領下,藉由議題式的集體研究與實作,逐漸開啟他們對於未來社會城市的想像,透過思考與設計投射出新一代的理想。此時雖仍處於戒嚴時期,但建築教育環境卻逐漸鬆動與質變,成為這群解嚴世代養成期的土壤與養分。 隨著解嚴後的社會與都市急速變化,關於建築的理解與論述,也透過文化機構中的公開展覽被持續討論與建構。朝向大眾的公開展覽本身就是各種力量與意識形態的角力場。除了一般大眾,建築學習者也在觀展或實際參與籌備的過程中,從而將對於「何謂自身的建築」之理解不斷深化與內化。另一方面,透過實際的建築空間設計,...
城市記憶的去與留,古蹟修復工作者日常 ft. 旅讀建築
Переглядів 76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建築 #古蹟修復 #城市走讀 近年台灣吹起一股在地風潮,大家開始回首看向自己日日生活著的這塊土地、周邊建築、以及其所乘載的歷史。看著餘韻猶存的老房子,想要了解建築背後的故事,但不知該如何進行嗎? 「旅讀建築」instagram 是不容錯過的平台,經營者 小旅是從事古蹟修復的建築從業者,喜歡觀察生活中的老建築與爬梳建築史料。每篇貼文精練的說明建築與城市發展紋理歷史,藉由老照片帶領讀者回到從前,不知不覺對身旁的老房子也多了一分觀察力! 今天與他聊聊他工作的日常以及經營「旅讀建築」instagram 的種種: ▪ 「老屋裝修」與「古蹟修復」有什麼差別? ▪ 分享在台南2-3個老屋/古蹟修復個案(不一定要是自己經手的),有哪些細節值得我們留意。 ▪ 台灣老屋/古蹟修復常遇到的問題是什麼? 聽完節目也別忘了追蹤支持一下 ↴ 旅讀建築 Instagram | arc...
學校是孩子看向世界的鏡子,校園美感再設計 ft. 臺灣設計研究院 楊玉婷、凌天
Переглядів 84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建築 #校園 #設計 「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為設計與教育體系首度合作的校園改造計畫,旨在協助國小、國中、高中職學校與專業設計團隊合作,經過專業的評選機制,導入設計思維,進行校園環境再造。除了解決環境使用問題、提升師生美感與設計思考素養以外,更作為教育創新的具體實踐。 計畫於2019年首度辦理,已於全台及離島建立112所標竿示範案例學校,以教學型、生活型、機能型三大改造類別,從主題教室(食育、美術、音樂、理化)、資源回收場、餐廳、廊道、圖書閱覽室、體育器材室、健康中心、特教學習及生活空間、指標系統,乃至表藝空間、教師專業發展空間…等,透過改造師生共用的校園學習與生活環境,打造符合時代、預測趨勢的創新學習場景。 本集節目邀請到臺灣設計研究院人文創新組 楊玉婷組長、以及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 專 助理教授 凌天 兩位來賓與我們分享計畫開始至今的精彩故事,馬上收聽吧! ▪ ...
我們從山裡回來,帶著竹跡走入人群 02 ft. 曾令理、林柏陽、郭恩愷、鄭宇彤 | 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
Переглядів 1814 місяці тому
#建築 #島嶼 島嶼構竹 #竹 本集節目與 [ 臺灣竹會、初樸自然構築工程有限公司 ] 合作製播 『島嶼構竹』是源自2021年一系列的竹構創作運動,支撐這項運動的背後,是臺灣竹會 和 農業部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聯合推展的『竹構人才培育計畫』,希望引導年輕世代設計師與大專學生投入竹構造的學習與實驗,藉由設計、實作以及公開展示的過程,探索竹材應用於當代建築領域的機會與挑戰,並反思建築在選材及工法的可能性,從而發掘與展現臺灣島這塊土地上,生態、文化、產業的多元靈活特質,讓因為現代工業引入而匿跡已久的竹構,能夠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回到現代建築叢林。 本次節目因參展設計師組別眾多,會分為上下兩單元接續播送,聽到中場休息音樂別走開,音樂結束後還有精彩內容。 第一單元來賓為|作品『蜷蜷亭 』設計師 曾令理、及 作品『浮林』設計師 林柏陽 第二單元來賓為|作品『橋繭』設計師 郭恩愷、及 作品『竹旋幻居...
我們從山裡回來,帶著竹跡走入人群 01 ft. 葉育鑫、陳冠帆、莊逸堯、劉嫈琦、游智傑 | 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
Переглядів 835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建築 #島嶼構竹 #竹 本集節目與 [ 臺灣竹會、初樸自然構築工程有限公司 ] 合作製播 『島嶼構竹』是源自2021年一系列的竹構創作運動,支撐這項運動的背後,是臺灣竹會 和 農業部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聯合推展的『竹構人才培育計畫』,希望引導年輕世代設計師與大專學生投入竹構造的學習與實驗,藉由設計、實作以及公開展示的過程,探索竹材應用於當代建築領域的機會與挑戰,並反思建築在選材及工法的可能性,從而發掘與展現臺灣島這塊土地上,生態、文化、產業的多元靈活特質,讓因為現代工業引入而匿跡已久的竹構,能夠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回到現代建築叢林。 本次節目因參展設計師組別眾多,會分為上下兩單元接續播送,聽到中場休息音樂別走開,音樂結束後還有精彩內容。 第一單元來賓為|策展人 葉育鑫 、及 作品『竹穹林』的團隊代表 陳冠帆 第二單元來賓為|作品『邊竹』設計團隊 莊逸堯 劉嫈琦、及 作品『羽翼之亭』設...
《林木林》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ft. 2024 北美館 X-site計畫 感想工作室
Переглядів 1045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建築 #北美館 #xsite 2024 北美館 X-site計劃由「感想工作室(office one senses (OOS))」設計的作品《林木林(Analogue Forest)》在北美館前廣場展出中。本集節目邀請到團隊五位成員鄭皓鍾、邱元甫、張博允、陳思安、黃郁慈來談談作品背後的創作故事。 ▪ 散佈於世界各地的五人如何搭上線組成團隊? ▪ 每個人都位在不同時區,要如何進行設計工作? ▪ 《林木林》作品在設計及施作時遇上什麼挑戰?如何克服、解決? 馬上收聽吧! // 關於作品 // 在北美館戶外廣場強烈的日照和簡明的空間秩序下,《林木林》提供了一片廣大的遮蔭,為夏日裡如織的遊人創造出供其探索且舒適的空間經驗。 25座不時微微擺動的柱子和一片蔓延開來、幾乎沒有重量的覆蓋,定義了一片盡可能大的遮蔭。其巨大的尺度引領行人踏入其中,從被日常生活所支配的時、空間中解放。向四邊漸漸低垂的覆...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 ft. 吳光庭、王俊雄、王增榮
Переглядів 2475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建築 #北美館 #摩登生活 二戰結束後臺灣面臨新的轉變,也牽動全球政治的布局。1949年底南京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則更深刻地讓這裡擔負起新的地緣政治角色,並帶來過去臺灣不完整熟悉的中國大陸式生活文化。這引發臺灣社會極大震憾,卻也填補了日漸無以為繼的日式生活文化的空缺,再經與在地生活融合後,形成了多元且具現代性意義與內涵的新生活文化。然而在邁向摩登(現代)生活的過程崎嶇不平,其中涉及生活文化與主流意識形態在政治、社會、宗教、藝術、文學、商業及科技等因子的融合或抗拒。在探求與渴望現代性的同時,透過建築成為認知臺灣戰後生活文化變遷的視窗。展覧時間軸揭示了在1949至1983年間的時空背景下,臺灣的生活文化逐漸走出政治意識形態影響的陰影並邁向生活自由的摩登時代,同時也為解嚴前的社會開啟了一扇「自由」的想像之門,進而在建築與自由的相互辯證中給出最佳註解:生活自由,建築才會自由! 本週節目邀請到...
旅居義大利的城市人文記憶:打開米蘭理工景觀建築研究所 ft. 米蘭台灣學生會 小捲、Janna
Переглядів 1566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建築 #米蘭 #景觀 說到位在地中海旁的義大利,大家腦中浮現的是古色古香的紅瓦色城鎮風光、沁涼甜膩的Gelato、還是豐富多元的藝文活動呢?義大利一直是我心中的旅遊首選,時間在這個國家似乎走得特別慢,受到悠哉的人們影響,旅遊心情也會閒逸慢活起來。當地的建築與景觀也發展出獨樹一格的魅力,Renzo Piano, Carlo Alberto Scarpa, Aldo Rossi 等建築師的作品受到建築圈推崇。在義大利生活、讀研究所是什麼樣的感受呢? 本週節目很開心邀請到米蘭台灣學生會會長及副會長 小捲及Janna,在春節短暫歸國之際,與我們聊聊就讀米蘭理工大學景觀建築研究所的學習與生活體驗。 ▪ 選擇米蘭留學的契機為何? ▪ 米蘭理工景觀建築有哪些課程?設計作業與教授互動有和火花? ▪ 義大利人生活、工作樣態的觀察,Aperitivo的文化是什麼? 馬上收聽吧! / ■ 用小額贊助應援...
從閱讀歷史,走讀城市的風景 ft. 故事 StoryStudio 何昱泓
Переглядів 1666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建築 #歷史 #城市走讀 台灣與他國相比,以歷史長度而言雖然不算長,但各地也累積了許多建築與文化記憶。在研究建築基地時,在地人文特色、歷史調查也是一項分析指標,也有可能進階影響建築人的設計決策。在一棟新建的建築中如何重現在地記憶、如何形塑社區凝聚的角落,是一大課題。本周想從城市歷史出發,以一位建築圈外人的視角來看一座城市,什麼樣的歷史與在地文化是大眾在意或感興趣的呢? 何昱泓曾在《故事 StoryStudio》擔 社群經理,為《臺灣沒說你不知道》等書共同作者。不時於城市走讀團擔 在地嚮導,對地方歷史故事研究深入。本周一起真著他從閱讀歷史,走讀城市的風景吧! ▪ 進行建築設計有一個課題是基地分析,其中有時會包含在地風土民情、歷史等項目。從歷史背景學習中,會有哪些面向或步驟了解地方歷史。 ▪ 看到故事為「走讀臺灣」規劃了十條經典走讀路線,以及數十場走讀活動,為何開始這樣的嘗試?如何...
陰宅陽宅,人鬼神靈萬事屋揭秘風水不思議 ft. 甲鬼甲怪 顛顛
Переглядів 797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陰宅陽宅,人鬼神靈萬事屋揭秘風水不思議 ft. 甲鬼甲怪 顛顛
華華話么 | 都更之一坪換一坪,夢想不會停
Переглядів 987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華華話么 | 都更之一坪換一坪,夢想不會停
建築與多維度視覺藝術創作的設計實驗 ft. Digital Foundry 洪瑞晟
Переглядів 1168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建築與多維度視覺藝術創作的設計實驗 ft. Digital Foundry 洪瑞晟
我在荷蘭當都更說客:阿姆斯特丹以人為本的10年街區再生筆記 ft. 鄭采和
Переглядів 2698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我在荷蘭當都更說客:阿姆斯特丹以人為本的10年街區再生筆記 ft. 鄭采和
在瓜達拉哈拉街角與巴拉干有約 ft. 艸執荒地質造所 吳卓昊
Переглядів 968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在瓜達拉哈拉街角與巴拉干有約 ft. 艸執荒地質造所 吳卓昊
華華話么 | 都更之土地開發篇
Переглядів 1158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華華話么 | 都更之土地開發篇
洞察未來高科技產業建築,創新科技聚落設計新識力 ft. JJP 蔡志偉、張元琳
Переглядів 181Рік тому
洞察未來高科技產業建築,創新科技聚落設計新識力 ft. JJP 蔡志偉、張元琳
吃一塊法規蒟蒻:地產與都更設計思維養成學 ft. JJP 覃亦仙
Переглядів 163Рік тому
吃一塊法規蒟蒻:地產與都更設計思維養成學 ft. JJP 覃亦仙
建築的數位流:當代建築形構、數位創新與專案實務 ft. JJP BIM 中心設計師 葉鎧
Переглядів 297Рік тому
建築的數位流:當代建築形構、數位創新與專案實務 ft. JJP BIM 中心設計師 葉鎧
從偏鄉到都市,打造療癒人心的醫療建築 ft. JJP 陳伯楨、許勝富
Переглядів 159Рік тому
從偏鄉到都市,打造療癒人心的醫療建築 ft. JJP 陳伯楨、許勝富
從生態出發,用植栽傳遞人文與企業精神 ft. JJP 景觀組 黃詩芳 | 在建築之時 EP4
Переглядів 482Рік тому
從生態出發,用植栽傳遞人文與企業精神 ft. JJP 景觀組 黃詩芳 | 在建築之時 EP4
工程執行的第一現場:工務監造大挑戰 ft. JJP 工務部 李貞儀 | 在建築之時 EP3
Переглядів 478Рік тому
工程執行的第一現場:工務監造大挑戰 ft. JJP 工務部 李貞儀 | 在建築之時 EP3
地質大挑戰!本地與跨境結構設計的應對之道 ft. 群策 栗正暐
Переглядів 267Рік тому
地質大挑戰!本地與跨境結構設計的應對之道 ft. 群 栗正暐
把永續策略化為設計力:開箱世界建築師大會 UIA ft. JJP 李大威、歐陽鈞、竇本新|在建築之時 EP01
Переглядів 297Рік тому
把永續策略化為設計力:開箱世界建築師大會 UIA ft. JJP 李大威、歐陽鈞、竇本新|在建築之時 EP01
第4季終集|用Podcast遠行建築,在聲音內尋自己 ft. 牛
Переглядів 128Рік тому
第4季終集|用Podcast遠行建築,在聲音內尋自己 ft. 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