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网络事工
伊甸网络事工
  • 392
  • 373 454
哥林多前书 张克复 26
哥林多前书 14:1-22
*圣经翻译的准确性*
在现代社会,许多人可能对圣经的翻译准确性产生疑问,
尤其是从希伯来文到中文的多次翻译过程中是否会出现误差。
然而,圣经的抄写和翻译实际上是一个极其严谨的过程。
历史上,抄写圣经的文士们对每一个字母、每一行字都进行了严格的核对,
以确保准确性。此外,现代圣经翻译也遵循严格的学术标准,
确保不同语言版本中的核心教义和信息保持一致。
*神迹与信仰*
圣经中记载的神迹常常引发怀疑,尤其是现代人很少亲眼目睹类似的现象。
然而,信仰的本质在于相信未见之事。圣经中的神迹不仅是超自然现象,
更是神对人类启示的一部分。即使在今天,信仰本身也是一种神迹,
因为它能够改变人心,使人从罪恶中悔改,走向光明。
对于那些对神迹持怀疑态度的人,重要的是回归圣经,从中寻找信仰的根源和意义。
*恩赐与教会*
哥林多前书第十四章提到教会中关于恩赐的混乱,尤其是方言问题。
保罗在书信中强调,恩赐的真正目的是造就教会,而非个人炫耀或自私的用途。
每一种属灵恩赐都应用于服务他人,
提升教会的整体素质。现代教会应理解恩赐的目的并正确使用,以避免因误解而产生的混乱。
*方言的争议*
关于方言是否适用于现代教会,存在不同看法。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指出,方言是一种语言,而非舌音。真正的方言应能传达信息,
并需要有人翻译,以便造就教会。在今天的教会实践中,许多所谓的方言并不符合这一标准。
重要的是,我们应以圣经为标准来评判属灵经历,而非盲目追求神秘的体验。
*以圣经为标准*
无论是翻译的准确性、神迹的真实性,还是恩赐的使用,
最终的答案都在圣经中。信仰的根基在于对圣经的理解和遵循,
而非个人的经历或见证。我们应回归圣经,以其为标准来校正信仰和实践。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圣经,我们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信仰的纯洁和坚定。
[00:00:00] 问答环节 - 关于圣经翻译的准确性
[00:03:02] 介绍《失而复得的日记》中的神迹
[00:09:32] 哥林多前书第十四章 - 恩赐的混乱与方言问题
[00:16:00] 哥林多教会的恩赐误解
[00:28:01] 方言的性质与用途
[00:36:02] 方言的目的 - 造就教会
[00:47:04] 方言的历史背景与意义
[00:50:02] 结束语与祷告
哥林多前书 #圣经翻译 #圣经准确性 #神迹 #信仰 #灵恩 #方言 #保罗书信 #教会恩赐 #属灵成长
Переглядів: 209

Відео

哥林多前书 张克复 25
Переглядів 35321 день тому
哥林多前书 13:1-13 爱的力量与重要性 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保罗详细阐释了爱的真正意义和重要性。 对于哥林多教会,保罗指出,尽管他们拥有丰富的恩赐,如方言、先知能力和知识, 但如果缺乏爱,这一切都将毫无意义。 保罗强调,爱是超越一切恩赐的最重要的元素。 无论是教会还是个人,若缺乏爱,即便外表看似完美,实质上却是空洞无物。 保罗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和类比,揭示了没有爱的恩赐如同鸣锣响钹, 虽然发出声音,却没有内涵。 没有爱,即使拥有先知的能力、明白奥秘、或者有足够的信心去行大事, 这些也都算不得什么。 此外,即便慷慨施舍或舍己牺牲,如果没有爱,也没有真正的价值。 保罗的教导让我们明白,爱不仅是基督信仰的核心,更是生活中所有行为的基石。 爱的真正含义在于其特质,保罗用《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的第四到第七节具体描述了爱: 4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
哥林多前书 张克复 24
Переглядів 32421 день тому
哥林多前书 12:12-31 贪婪与拜偶像:内心偶像崇拜的隐秘关联 在《歌罗西书》三章五节中,贪婪被比喻为拜偶像的一种形式。 这一观点不仅揭示了贪婪的本质,还提供了一个反思内心偶像崇拜的机会。 在我们的信仰和日常生活中,贪婪是如何成为无形偶像崇拜的一部分呢? 首先,贪婪之所以被视为拜偶像,是因为它涉及到对物质、权力或其他世俗事物的过度渴求。 当我们对某样东西产生强烈的欲望,甚至将其置于生活的核心地位时, 我们实际上是在用这些欲望取代了对神的依赖。这种行为与拜偶像无异, 只不过偶像是无形的。 其次,圣经中的十诫提醒我们不可拜偶像和不可贪恋他人之物,这两个诫命虽然在形式上不同, 但在本质上是相互关联的。拜偶像是一种有形的崇拜,而贪婪则是无形的。 当贪婪成为一种习惯,它便如同拜偶像般,将我们的注意力从神转移到世俗的欲望上。 此外,贪婪的产生往往源于内心的不满足。 当人们感到不满足时,容易通...
哥林多前书 张克复 23
Переглядів 289Місяць тому
哥林多前书12:8-11 在研读《哥林多前书》第十二章时, 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圣灵的恩赐以及它们在信仰生活中的重要性。 首先,圣灵的恩赐是上帝赐给信徒的特殊能力,目的是为了帮助教会成长和服事他人。 这些恩赐不是通过努力或学习得来的,而是圣灵按照上帝的心意自由赐下的。 这意味着恩赐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信徒个人的成长,更是为了服务他人和荣耀上帝。 其次,恩赐的种类很多,比如智慧的言语、知识的言语、信心、医病、 行异能、做先知、辨别诸灵、说方言和翻方言等。 每种恩赐都有它独特的作用。比如,智慧的言语主要用于传讲十字架的道理, 帮助人理解并接受福音;知识的言语则涉及对神学的深刻理解和教导; 信心的恩赐则帮助信徒在服事中更有勇气面对挑战,做出正确的决定。 接下来,我们需要明白如何正确地使用恩赐。 恩赐不是为了个人的荣耀或利益,而是为了教会的整体益处。 保罗在书信中提醒我们,恩赐应当指向基督,目的...
哥林多前书 张克复 22
Переглядів 453Місяць тому
哥林多前书 11:23-12:11 在基督教的信仰中, 关于麦基洗德和圣餐的讨论常常涉及深刻的神学意义以及对信仰实践的反思。 麦基洗德这个名字在《圣经》中带有神秘的色彩, 被描述为无父无母、无族谱,与神的儿子相似。 这样的描述旨在将他作为基督的预表,象征着耶稣基督的永恒和神圣性。 对于信徒而言,理解麦基洗德可以帮助加深对基督角色的认识, 尤其是在他作为大祭司的职份上。 关于圣餐,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强调了其重要性和象征意义。 圣餐不仅是对基督受难的纪念,也是信徒与基督联合的象征。 通过领受圣餐,信徒们重温耶稣基督的受难与救赎, 并在每次的圣餐中重新确认自己的信仰与对基督的承诺。 这一仪式提醒信徒要以感恩和谦卑的心来纪念主的牺牲, 以及主在十字架上为人类所成就的救恩。 在讨论中,讲师还解释了关于天使与人的关系。 虽然在能力上天使可能暂时高于人类,但从长远来看, 信徒在基督里的地位将超...
哥林多前书 张克复 21
Переглядів 304Місяць тому
哥林多前书11:5.17-22 哥林多前书第十一章涉及了关于性别角色与顺服的讨论,这是一个常常引发争议的话题。 在这个章节中,保罗强调了男女在家庭和教会中的不同角色,特别是在顺服和领导方面。 然而,他的教导并不仅仅是为了强调性别差异, 而是为了展示在神的国度中,顺服与谦卑如何能彰显神的荣耀。 首先,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强调了女人在教会中的顺服角色, 指出这并不意味着她们在社会地位上被降低。 相反,圣经提升了古代社会中受压制的女性地位, 使她们恢复到按照神的形象而造的荣耀地位。 保罗的教导旨在提醒信徒们,顺服不是软弱, 而是一种谦卑和温柔的力量,可以在神的国度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关于女性在教会中是否可以讲道,保罗的教导在不同的教会中引发了不同的解读。 一些教会禁止女性讲道,而另一些教会则允许。 保罗在提摩太前书中提到的“我不许女人讲道”这一句,常常被用来支持不同的立场。 然而,了解保...
哥林多前书 张克复 20
Переглядів 378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哥林多前书11:3-16 在《使徒行传》第十五章中,耶路撒冷大会对外邦基督徒提出了四项要求,涉及禁戒偶像之物、血、勒死牲畜和奸淫。这些规定是否仍需严格遵守,成为基督徒间的讨论话题。根据会议的决议,这些要求是出于圣灵的指示,因此应该遵守。尽管保罗在其他地方提及偶像之物算不得什么,但为了他人的良心,他仍选择不食用。 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一章中,保罗讨论了关于女性在教会中是否应蒙头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关乎外在行为,更涉及到男女在神面前的角色定位。保罗强调,基督是所有人的头,男人是女人的头,而神是基督的头。这种头的概念不仅象征着源头,也代表着权柄。因此,在教会中,男女应在各自的角色中展现出谦卑与顺服。 进一步解释,保罗指出男人和女人在本质上是不同的。男人应展现刚强,而女人则应体现温柔。这样的性别角色在保罗看来是神圣的安排,不应随意颠覆。即便社会开放可能影响教会,保罗仍坚持男女应该在各自的角色中,...
哥林多前书 张克复 19
Переглядів 3422 місяці тому
哥林多前书10:1-11:2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的海量传播使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诱惑和挑战的环境中。面对各种思想流派和虚假信息的冲击,人们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智慧和经典教义显得尤为重要,为我们提供了稳固的属灵支柱和行为指南。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通过旧约以色列人的例子,提醒信徒要克服肉体的欲望,遵循圣灵的引导。他指出,以色列人在出埃及时因忽视神的旨意而失败,这成为后世信徒的重要鉴戒。保罗强调,信徒应在生活中分辨真伪,克制贪欲,避免陷入拜偶像的陷阱。拜偶像不仅仅是宗教上的崇拜,更是对世俗物质的无尽追求,这往往源于内心的安全感缺失。 在面对各种试探时,保罗提出了具体的方法。他提醒信徒要站稳在神的话语上,谨慎行事,避免因小失大。讲员形象地用杂技演员的例子说明,生活中的小疏忽可能导致大跌倒,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时刻保持警觉,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神...
约翰福音 张克复 57
Переглядів 7053 місяці тому
约翰 19:17-20:8 十字架的救赎深意 十字架,作为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不仅是一个象征, 更蕴含着深厚的属灵与神学内涵。 约翰福音 第十九章生动地描绘了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受难, 这一历史事件直指人类灵魂的救赎与更新。我们会探讨十字架的深层意义, 为对基督教神学感兴趣的读者提供新的视角。 首先,十字架体现了上帝无与伦比的爱。耶稣基督甘愿承担人类的罪, 受本属于我们的刑罚,这种无条件的爱超乎人类理解。 在十字架上,耶稣不仅是牺牲者,更是救赎者。正如约翰福音所述, 他的牺牲为我们铺就了通往永生的道路,这是基督教的独特之处。 其次,十字架展现了神圣的公义。耶稣的受难揭示了罪恶的代价。 他的苦难和羞辱是对人类罪性的严肃审判。 通过他的牺牲,神的公义得到彰显, 也为我们的悔改和重生提供了可能。 十字架成为我们反思自我、校正生命方向的准则。 第三,十字架事件实现了旧约的预言,显示了神旨意的完...
约翰福音 张克复 58
Переглядів 7913 місяці тому
约翰 20:8-21:25 复活的见证与信仰的坚固 约翰福音的启示 在约翰福音中,耶稣的复活不仅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 也是信徒灵性成长的关键。耶稣多次向门徒显现, 深刻展现了复活的意义及其对信仰的坚定作用。 我们将从平安的赐予、信仰的见证、爱的考验和使命的授予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耶稣复活后向门徒显现,带来了真正的平安。 门徒因恐惧而闭门不出,耶稣却在他们中间显现,赐予平安。 这种平安不仅是外在的安宁,更是内心的宁静和信仰的坚定。 耶稣的复活,战胜了死亡,使门徒在信仰路上更加坚定不移。 其次,复活事件成为信仰见证的基石。耶稣向多马显现, 鼓励他从怀疑到相信。这一转变强调了信心的重要性, 彰显了见证的力量。耶稣称赞那些未见而信的人, 激励信徒在未见神迹时仍坚守信仰。 第三,耶稣三次询问彼得“你爱我吗? ”这不仅是对彼得爱的考验,也是对他牧养使命的委派。 彼得确认了对主的爱,并接受了...
约翰福音 张克复 56
Переглядів 5344 місяці тому
约翰18:32-19:15 彼拉多的犹豫与真理的对峙 在讨论耶稣受审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被彼拉多的犹豫和妥协所吸引。 彼拉多的角色不仅是一个审判者,更是一个被夹在权力和良知之间的人物。 让我们从一个非正式但深入的角度来探讨彼拉多的内心挣扎, 以及这对我们理解真理的启示。 首先,彼拉多在审判耶稣时显然是被动的。 他多次进出衙门,试图在罗马法律和犹太人的要求之间找到平衡。 彼拉多明白耶稣并没有犯下 何罪行,但犹太人的压力和他自己的内心不安让他犹豫不决。 这一情景在提醒我们,当我们面对道德抉择时,外部压力常常会让我们偏离正义的道路。 其次,彼拉多问耶稣“你是犹太人的王吗?”既是对耶稣身份的探寻,也是对真理的试探。 耶稣的回答“不属这世界的国”让彼拉多感到困惑。 这里的“王”并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权力象征,而是象征着一种超越尘世的真理。 对于我们来说,理解耶稣所代表的真理,需要我们跳出传统的权力...
约翰福音 张克复 55
Переглядів 5184 місяці тому
约翰18:3-31 深入探讨约翰福音第十八章:耶稣被捕与审判的深刻意涵 约翰福音第十八章记载了一系列重要事件,包括耶稣在客西马尼园被捕, 以及随后的犹太人和罗马人的审判。 这一章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简单记录, 更蕴含着深刻的神学意涵和属灵教训,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和反思。 通过对这章的分析,我们将更好地理解耶稣的自我牺牲、 他对人类的爱,以及宗教和法律体系中的人性缺失。 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被捕是一个预先策划的事件, 尽管气氛紧张,但耶稣完全掌握局势。 他明确表明自己是他们要找的人,这不仅是对自己身份的确认, 更是对其神性和使命的肯定。 在这一过程中,耶稣通过主动迎接他的命运, 展现了他甘心为人类的罪而献身的决心。 这一事件提醒我们,耶稣的牺牲并不是被动的,而是出于对世人的大爱。 彼得在耶稣被捕后的三次不认主是一个重要的警示。 尽管彼得在平时表现出过人的勇敢和信心, 但在危急时刻,他的软弱和...
约翰福音 张克复 54A
Переглядів 6054 місяці тому
约翰17:11-26 成圣的追寻:耶稣的祷告与门徒的使命 在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中,成圣是一个重要的神学概念, 它深刻地影响着信徒的生活与追求。在约翰福音第十七章中,耶稣为门徒的祷告不仅揭示了成圣的必要性,还阐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 我们将通过分析耶稣的祷告,探讨成圣的意义, 并论述信徒在当今世界中的使命。 首先,成圣的根本在于耶稣基督的救赎工作。耶稣在祷告中提到, 他将不再在世上,而门徒们将继续在世上生活(约 17:11)。 这段话提醒我们,虽然耶稣身体上离开了这个世界, 但他的死与复活为信徒带来了新的生命,使他们能够追求成圣。 保罗在罗马书中也强调:“因他一次献祭, 便叫那些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罗 10:14) 因此,成圣不是信徒自身努力的结果, 而是基于耶稣基督已完成的救赎工作。 其次,圣灵的同在和帮助是信徒成圣的重要力量。 耶稣在祷告中提到,他将差遣圣灵来帮助门徒(约 1...
约翰福音 张克复 54
Переглядів 4174 місяці тому
约翰17:1-18:2 再论约翰福音第十七章中的大祭司祷告 约翰福音第十七章中的大祭司祷告在基督教神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耶稣在这段祷告中总结了其地上的教导和服事,并为其门徒和所有未来的信徒代求。 我们在探讨这段祷告文的深刻意义和其在基督信仰中的核心地位。 耶稣的大祭司祷告展现了祂作为中保的角色。祂以祭司的身份向天父祷告, 表明祂是神与人之间的桥梁。这段祷告文启示了耶稣祷告的简洁性与真诚性, 体现了祂与天父之间的亲密关系。这种祷告模式为信徒树立了榜样, 教导我们在祷告中应当真诚、简洁、直接。 耶稣在祷告中为门徒和信徒的合一与成圣祈求, 强调了信徒在基督里的合一的重要性。祂祈求门徒能够在主里合一, 并与祂永远同在。这种合一不仅是信徒之间的合一,更是信徒与基督的合一。 这段祷告文提醒我们,信仰的核心在于与基督的关系, 而这种关系需要通过不断的祷告和追求成圣来维持和深化。 耶稣在祷告中...
约翰福音 张克复 53
Переглядів 6284 місяці тому
约翰16:16-17:5 基督教信仰中的复活与永生:从约翰福音十六章谈起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之一是耶稣基督的复活,这不仅是一件历史事件,更是信徒们信仰与希望的根基。在约翰福音十六章16节到33节,耶稣与门徒谈论了他将要离开和再来的预言,这段经文揭示了复活与永生的深刻意义。本文将通过解读这段经文,阐明复活在基督教信仰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对现代信徒的启示。 耶稣在约翰福音十六章16节预言了他即将受难、死去并复活的事实:“等不多时,你们就不得见我;再等不多时,你们还要见我。”门徒对此疑惑不解,耶稣进一步解释,这将是他们痛苦与喜乐转化的关键时刻。通过这种预言,耶稣让门徒明白即将发生的事,也为他们提供了应对未来苦难的信心和希望。 耶稣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妇人生产的时候就忧愁,因为她的时候到了;既生了孩子,就不再纪念那苦楚,因为欢喜世上生了一个人。”这种比喻将门徒的痛苦比作生产的痛苦,而复活的喜...
约翰福音 张克复 52
Переглядів 5504 місяці тому
约翰福音 张克复 52
约翰福音 张克复 51-2
Переглядів 3964 місяці тому
约翰福音 张克复 51-2
约翰福音 张克复 51
Переглядів 6164 місяці тому
约翰福音 张克复 51
约翰福音 张克复 50
Переглядів 6054 місяці тому
约翰福音 张克复 50
哥林多前书 张克复 18
Переглядів 8855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哥林多前书 张克复 18
哥林多前书 张克复 17
Переглядів 6545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哥林多前书 张克复 17
约翰福音 张克复 49
Переглядів 7885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约翰福音 张克复 49
哥林多前书 张克复 16
Переглядів 6995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哥林多前书 张克复 16
约翰福音 张克复 48
Переглядів 7875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约翰福音 张克复 48
哥林多前书 张克复 15
Переглядів 6295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哥林多前书 张克复 15
约翰福音 张克复 47
Переглядів 6355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约翰福音 张克复 47
哥林多前书 张克复 14
Переглядів 5725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哥林多前书 张克复 14
哥林多前书 张克复 13
Переглядів 7216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哥林多前书 张克复 13
哥林多前书 张克复 12
Переглядів 6556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哥林多前书 张克复 12
约翰福音 张克复 43
Переглядів 5196 місяців тому
约翰福音 张克复 43